当今社会,正极材料种类挺多,但是到底哪一种会引领2018年的正极材料呢?毕竟锂离子正极才有有那么多.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,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,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,锰酸锂正极材料,钴酸锂正极材料,以及钛酸锂正极材料。
但是未来到底会是那一种才是正极材料的趋势呢?

首先我们从规模上进行分析:
正极材料 | 2016年产量(万吨) | 2017年产量(万吨) | 增长量(万吨) | 增长比重 |
锰酸锂 | 1.6 | 2.1 | 0.5 | 31.25% |
钴酸锂 | 3.5 | 4.5 | 1 | 28.57% |
磷酸铁锂 | 5.6 | 5.8 | 0.2 | 3.57% |
三元材料 | 5.4 | 8.6 | 3.2 | 59.26% |
总计 | 16.1 | 21 | 4.9 | 30.43% |
据最新的数据显示,正极材料每年的市场总值大约有400多亿,其中三元材料和钴酸锂材料斩绝市场85%的份额,这两者处于垄断地位,所以其他的磷酸铁锂,锰酸锂,钛酸锂占的份额就微不足道了。
为什么三元材料和钴酸锂的市场占据这么高的地位呢?主要是因为国内的钴矿资源相对贫乏,相对国外针对钴进行了长远的布局,今年一直炒作钴价,使其从16万元/吨,直接上升到60万元/吨。所以钴矿的价格影响了三元材料和钴酸锂售价占据整个市场的节奏。
那么选择材料上,钴酸锂,主要是以钴酸为主打,价格肯定低不起来,三元材料呢,有很多种含量,如NCM111,NCM523,NCM622,NCM811,尤其是是NCM811,钴的含量只占据10%,这是一种难能可见的比例,正好可以让其价格降低,而且市场份额增长。

其次从增长率上分析:
根据2017年的数据,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总的产量已经达到了21万吨,这个相对于2016年的16.1万吨来说,增长了30%的产量。
锰酸锂从2016年的1.6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2.1万吨,增长了31.25%;
钴酸锂从2016年的3.5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4.5万吨,增长了28.57%;
磷酸铁锂从2016年的5.6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5.8万吨,增长了3.57%;
三元材料从2016年的5.4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8.6万吨,增长了59.26%;
从整体的四种正极材料来看,三元材料的增长最为迅猛,达到约60%的飞速增长,从其正极材料厂商都将三元材料作为后备正极材料,大力投资正极材料的情况来看,发展趋势:三元材料>锰酸锂>钴酸锂>磷酸铁锂。
再从国家战略进行分析:
国家针对正极材料单体能量密度有一定的要求,要求在2020年时,正极材料单体的能量需要达到300Wh/kg,系统比能量达到260Wh/kg,到达2025年,正极材料单体的能量需要达到400Wh/kg,到2030年正极材料单体的能量需要达到500Wh/kg,
如果哪一个厂家可以达到国家针对正极材料单体能量密度,国家会针对符合要求的公司进行发送补贴。
那么在所有的正极材料中,谁更适合在单体能量密度上能大幅提升到300Wh/kg呢?显然,就是三元材料到2018年时单体能量密度已经突破200Wh/kg,慢慢的在朝着国家要求的方向进行研发。

从价格进行分析:
根据阿里巴巴的价格进行分析,目前磷酸铁锂的价格普遍在10万元/吨,钴酸锂的价格在43万元/吨,锰酸锂价格在8万/吨,三元材料价格在20万/吨。
因为国家钴矿的价格一直在波动,所以整体上正极材料的价格也是实时进行波动,整体来说,出了钴酸锂价格偏高之外,其他的价格只有锰酸锂的没有超过10万元/吨。

从企业规划分析:
在2017年之前,国家针对三元材料时有部分禁止的,尤其是动力能源运用到客车,到了2017年,三元正极材料安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可以开始在汽车行业展露头角,尤其是现在的主要的新能源汽车,前三大汽车厂商中,就有宁德时代,比亚迪,国轩高科等等,都不约而同的减少了磷酸铁锂的产能,增加了三元材料的产能。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,三元材料已经慢慢的开始取代了磷酸铁锂的地位。

从以上五点进行分析,2018年三元材料将成为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,不仅仅是因为其能量密度大,其实最主要是比较的是性价比,
在钴酸锂价格过高,三元材料价格适中,尤其是高镍三元材料更是价格更是根据技术的增长价格慢慢变低。
还有安全性能方面的考量,目前特斯拉已经开始使用三元材料在汽车上,其使用的镍钴锰酸铝其性能更镍钴锰酸锂相似,价格相当。能量密度高,安全性能优,整体上已经是最优的产品之一。
